下一个赛道,全水性工艺电池?

2023-05-23

开栏语:当前,嘉兴正在大力推进智造创新强市建设。企业是智造创新的主体。围绕“135N”先进制造业集群,在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区30周年之际,我们将深入企业一线,挖掘鲜活的智创故事,感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。

2022年8月,全球首个通过全水性工艺电池生产工艺进行绿色电池量产的企业——浙江桓能芯电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桓能芯电”)正式投产。

桓能芯电位于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,计划投资3亿美元,新建年产5GWh锂离子电池产线,以及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、销售基地。项目一期设计年产1GWh锂离子电池,预计年产值为6亿至7亿元。

全水性工艺电池,会是下一个电池赛道吗?

微信图片_20230524132330.jpg

【智创故事】

材料创新:从油性胶到水性胶

什么是全水性工艺电池?和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,有什么不同?带着这个问题,记者来到了桓能芯电。公司副总经理江英凯告诉记者,关键区别是粘结剂的不同。

微信图片_20230524132335.jpg

“目前,主流锂离子电池生产用的是油性粘结剂,而水性工艺电池用的是水性粘结剂。这种区别就像现在家里装修刷墙,很多人会选择水性漆是一个道理。水性工艺电池同样具有低成本与无毒性,是与传统锂离子电池并列的全新技术路线。”江英凯说。

为了便于理解,他进而解释说,“传统电池生产过程中,在做正极浆料的时候,需要用到PVDF胶水。而要对这个胶水进行溶解,则需要匹配一种有机溶剂NMP进行浆料制备,目的是把材料均匀的分散并黏附在正极箔材上。而我们采用水溶性粘结剂,溶解它只需要用水就行,从而避免了采用有毒的溶剂。”

微信图片_20230524132339.jpg

这样的技术路线也为后期电池的绿色回收奠定了基础。公司副总经理许崧铠告诉记者,此前,集团公司委托TUV莱茵在广东的中试实验进行同规模的碳排放计算与统计对比,发现相较于传统锂离子电池,水性工艺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可以降低40%,回收的时候可以降低80%以上。

制造创新:从实验室到量产

既然水性工艺电池的优势如此明显,为什么要到现在才能量产?记者了解到,此前,有专业技术机构披露,传统的技术背景下,困扰水性工艺电池的技术瓶颈主要集中在两点:一是电池能量密度低;二是新电池结构的不稳定性,导致的电池循环性差、电池寿命有限。

通过技术攻关,现有的水性工艺电池技术已经通过材料优化和电极设计,对上述瓶颈进行了突破。这样的突破已经在实验室阶段完成,而要实现量产,还要许多问题需要解决。

微信图片_20230524132342.jpg

“从实验室到量产,要解决的问题特别多,要一步步解决这些问题,量产过程中,在什么阶段遇到的什么问题,怎么解决?解决的路径又特别多,应该怎么选?这一系列的问题组合成了一个综合体。为此,我们建了一个专利池,有240多项发明专利,包含了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授权。”江英凯说。

他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。电池材料在浆料中分散得好不好,直接关系到电池性能。油性溶剂的润湿性很强,而水的表面张力很大。这个时候,想要用水性粘结材料达到像油性粘结一样的分散性能,就需要一些技术的突破了。再比如,在涂布速度上,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,怎么让涂布速度提升到与采用油性工艺同样的速度上,就直接关系到产能了。这些问题,均在量产之前的试产阶段就已经解决。

“诸如此类的问题,量产中都有可能碰到。此外,量产中有很多其他细节问题需要解决。我们一期做到1GWh的规模,就是量产的一个门槛。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为样板车间。”许崧铠说。

微信图片_20230524132346.jpg

从实验室到量产,桓能芯电在水性工艺电池相关的材料研发、生产制造工艺以及产品回收上进行了专利保护,打造了技术闭环。“未来,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输出授权也好,通过股权合作也好,把我们的核心技术应用到更多领域,并通过拓展合作伙伴,把生产管理、产品定义、市场营销等环节以合作方式完成,而我们自己则希望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和更深的沉淀。现在,我们将销售额的10%左右投入到研发创新。”许崧铠这样描述未来。

微信图片_20230524132348.jpg

回收创新:为电池装上智能大脑

除了探索电池生产的全新技术路线,记者还了解到,在产品软硬件支持方面,桓能芯电正在开发全新的智能电池管理系统(简称iBMS)。

电池的BMS系统相当于为是锂离子电池组的“大脑”,能够对电芯(组)进行统一的监控、指挥及协调。“在此基础上,我们通过融入物联网技术,对电池应用的生命周期开展追踪和管理。比如电池在某种状态下应该回收了,在系统上都能及时预警通知客户。”许崧铠介绍说。

iBMS还具有对产品质量开展全生命周期追溯的能力,以及进一步对产品制造、应用、回收的全过程碳排放的计量分析。未来,它有望全面支持锂电池“电池护照”,符合最新的国际通用要求,应用在更丰富的场景中。

微信图片_20230524132352.jpg

【记者手记】

在“双碳”目标下推动绿色转型发展,新能源电池江湖风起云涌。在这个大的产业赛道中,不同技术路线衍生出不同的产品创新,提供了不同的能源解决方案,令人期待。

新能源电池制造对技术和资本有着高度依赖,产品迭代快、项目投资高。从这个角度看,水性电池领域仍然处于早期切入状态。其技术逻辑能够打通产业上下游,商业逻辑能否获得资本青睐,仍然需要交给时间来检验。